省七院心血管病科外聘专家王晶分享2个病例
病例一:
患者60岁,女性。平素时有心悸、入睡困难等症状。近日因心悸、胸闷加重前来就诊。
4月22日初诊
患者10天前出现心悸,半夜2-3点加重,伴有胸闷、气短、乏力、手脚冰凉。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早搏21256,房性早搏344。此外,还伴有入睡困难,头晕等症状。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现空腹血糖正常。
诊断为:心悸,心阴不足证。治疗以滋阴养血,养心安神为主。
4月28日二诊
患者服药后心悸、入睡困难明显减轻,偶有头晕、呃逆的症状。在上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5月5日三诊
患者服药后心悸、入睡困难明显减轻,头晕、呃逆减轻。仅在5月3日心悸发作一次。在上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5月12日四诊
患者服药后心悸、入睡困难、头晕、呃逆等症状均未明显发作。仅5月11日夜间略有胸闷,大便略稀。在上方基础上辨证加减,嘱咐患者可以逐步减量。
5月20日五诊
患者服药后心悸、胸闷均未发作,稍有呃逆。在上方基础上辨证加减,嘱咐患者服用完本周药物后如果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可以停药观察。
病例二:
患者、51岁、女性。20余年前由于劳累出现胸闷、气短,近日因上述症状加重前来就诊。
3月18日初诊
患者20余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气短,经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肥厚性心肌病”,服用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时有复发。近1周出现胸闷、气短,多由于劳累或阴天时加重,偶有胸背刺痛,服用丹参滴丸后有所缓解。睡眠不踏实,多梦,偶有醒后心中不适,怕冷,略有乏力。
诊断为胸痹,心阳虚证。治疗以温补心阳,活血通络为主。
3月25日二诊
患者服药后胸闷、气短减轻,睡眠不实减轻,胸背刺痛次数减少至1周发作3-4次,乏力减轻。在上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5月27日三诊
患者服药后胸闷、气短、胸背刺痛、睡眠不实等症状均明显减轻,之后未服药。近5天由于劳累后胸闷、气短复发,伴有轻微的睡眠不实,略有心烦乏力。在上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6月3日四诊
患者服药后胸闷、气短、睡眠不实、心烦等症状均明显减轻,在上方基础上辨证加减。
心血管类疾病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疾病、高血压等。
通过临床诊治经验,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辨证论治在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生存质量,提高远期疗效及生存率。